大发购彩大厅进入-大发购彩大厅进入
大发购彩大厅进入2023-09-30

穿越1.9亿年的“恐龙”来看你——云南大规模抢救性发掘恐龙化石纪实******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1月1日,在云南楚雄州禄丰市恐龙山镇一处陡峭荒坡上 ,一堆恐龙骨骼化石“新鲜出炉” 。只见仅3米宽的台地上,大大小小 的恐龙化石躺在红色泥土中 ,犬牙交错挤在一起,其中有一条粗大的股骨和一块椭圆形的腹部肋骨如巨大的蒲扇 ,清晰可辨 。

  “这里有大中小3具恐龙 的化石 ,属于早侏罗世的蜥脚型类的恐龙 ,距今约1.9亿年,用两条腿走路。恐龙化石如此集中 ,在世界上也并不多见。在元旦来临之际一次发掘出3条恐龙 ,也是送给恐龙研究人员和恐龙爱好者的一份新年礼物 。”发掘团队领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尤海鲁告诉记者。

  连日蒙蒙细雨 ,发掘团队在发掘地点搭起一个塑料棚 ,尤海鲁和4位团队成员刨开潮湿 的泥土,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块块大小不一 的恐龙化石,打上胶和石膏固定。“在化石暴露后要对化石进行防风化处理,在现场绘制化石素描图 ,留存第一手研究资料。发掘过程中,我们会将化石进行固定和打包,将化石包运送至禄丰恐龙化石科普展示教育基地仓库内保存 ,留待今后修复 、研究、装架 。”尤海鲁边整理化石边介绍 。

  “这3条恐龙除头骨化石被风化外 ,其他骨头比较完整。一条恐龙大约7至8米长 ,一条约5米,一条约4米 。从3条恐龙骨头化石挤在一起的形态看,3条恐龙可能 是群居,突然死亡 的。”发掘团队成员 、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涛说。

穿越1.9亿年 的“恐龙”来看你——云南大规模抢救性发掘恐龙化石纪实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尤海鲁在云南禄丰发掘新发现 的恐龙化石。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摄/光明图片

  每天一起上山发掘的还有王涛的同事董啟兴,以及昆明理工大学古生物专业 的两位研究生赵染尘和陈刘润玄 。作为发掘团队后援的专家学者众多,有恐龙蛋研究专家王强、古脊椎所技术室冯文清、中国地质博物馆王娅明、北京自然博物馆张茜楠 、中国地质科学院任鑫鑫 、楚雄州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王国付等 。

  这3条沉睡了1.9亿年的恐龙 是如何被发现 的?2022年6月17日,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在距禄丰县城30公里的荒山上勘测时 ,助理工程师赵见波突然发现一片陡坡沙土中露出一块石头,疑似恐龙的腿骨化石,他马上联系王涛来现场查看 ,王涛很快就确定是恐龙腿骨化石,3条恐龙由此重见天日。

  2022年12月28日,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在禄丰市恐龙谷宣布对近年来楚雄州相继发现 的恐龙化石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负责发掘 。此次即将发掘 的恐龙化石点共9个 ,其中禄丰市恐龙山镇1个 ,武定县万德镇2个,双柏县大庄 、大麦地和安龙堡3个乡镇6个。

  据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陈俊介绍,本次三地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工作,于2022年12月12日获得了自然资源部同意发掘批复 。此次发现 的恐龙化石多数位于斜坡上,整体埋藏较浅,骨骼形状清晰可辨,因周边土层风化严重 ,加之雨水冲刷等自然现象 ,已造成部分化石暴露于地表 。实施抢救性发掘 ,切实保护好这些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迫在眉睫 。

  楚雄州享有“恐龙王国”“化石之仓”的美誉 。这里曾经 是恐龙繁衍生息的天堂 。从1938年在禄丰县沙湾地区发现我国第一具完整 的恐龙骨骼化石到现在,全州已经出土了410多具恐龙个体化石,其中较完好者70余具 ,并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足印化石 ,尤其 是早侏罗世 的恐龙 ,现在已知有14种 ,占全国早侏罗世恐龙的64% ,也是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好 的两个地点之一(另一地点为南非) 。

  专家对目前出露 的部分恐龙化石进行初步分析 ,除双柏县大庄镇的恐龙化石属于侏罗纪中晚期外 ,其余8个点 的化石均属于早侏罗世 。其中 ,根据武定县万德镇发现 的化石推断,当地恐龙生存时代是侏罗纪最早期 ,比禄丰盆地以禄丰龙为代表的恐龙动物群还要早。禄丰市待发掘 的恐龙化石点位于川街盆地 ,初步判断新发现恐龙个体较大,将为该地恐龙与禄丰盆地恐龙对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也将进一步推进禄丰恐龙多样性、分布及演化的深入研究 。

  “还有3天,就可以完成禄丰这3具恐龙化石 的发掘,然后我们去武定县金沙江大峡谷发掘两个点 的恐龙化石,春节后将转战双柏县 ,那里6个点的恐龙化石更多 ,我们将在8月份完成3个县的抢救性发掘工作。”王涛说。

  “武定县的发掘点,有可能成为目前我国发现 的最早 的恐龙骨骼化石地点。”尤海鲁表示,“随着恐龙化石发掘工作 的深入 ,更多更翔实 的发现、研究 、推演 、还原 ,将勾勒出云南早侏罗世恐龙化石更为全面 的存在现状 ,为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提供富有价值 的科学依据。”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4日 08版)

大发购彩大厅进入

春运大考遇上“乙类乙管” 疫情防控该如何做******

  1月8日起,我国正式开始对新冠病毒实施“乙类乙管”。当天 ,正是春运开始的第二天 。春运首日 ,全国共发送旅客3473.6万人次,环比增长11.1%,比2022年同期增长38.9%。

  春节 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 的一个节日,过去3年 ,因为疫情,不少群众一直没有回乡过年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初步分析研判 ,2023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99.5% ,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 。

  与超20亿人次的客流量并行 的是对新冠病毒实施“乙类乙管”。1月8日起,依据《传染病防治法》 ,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 ,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 ;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在1月8日召开 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 ,新冠病毒“乙类乙管”后,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 、防重症” ,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米峰强调 ,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开不管,而是强调更加科学 、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春运期间,农村地区可能迎来重症高峰

  1月7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以下简称“第十版防控方案”)发布。第十版防控方案指出 ,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基础相对薄弱,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在春运之前 ,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已经迎来了感染高峰 。根据这个趋势来看,春运期间有可能迎来这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急诊和重症 的发病高峰。

  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 ,交通不够便利,为了保证这些地区 的重症感染者得到及时的转运救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农村地区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前急救的力量 ,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要配备一辆救护车 ,纳入各个县域的120急救系统统一调度 。

  1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聂春雷表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有专人负责转诊衔接 ,简化重症患者转诊流程 ,完善转诊绿色通道 。对于高龄合并慢阻肺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感染者 ,第一时间要转诊到有救治能力 的医疗机构,可以直接转到三级医院,不一定要层层转诊。

  聂春雷表示,农村地区“关口前移”的核心是落实“早发现 、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产妇 、儿童 、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每周联系服务不少于两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

  此外 ,还要加强对农村重点人群 的健康监测 ,对可能出现的新冠重症风险 的苗头和倾向性症状 ,要及时识别 ,及时给予指导和转诊 。

  聚焦XBB 的输入风险和城市污水病毒监测

  1月8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和新冠病毒原始株 、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公布的关切变异株以及奥密克戎早期进化分支相比 ,XBB进化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加,这也导致了XBB毒株在美国等国传播优势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

  截至2023年1月7日,全球已在35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到了XBB.1.5 。美国疾控中心预测,未来几周之内 ,XBB.1.5有可能会取代当前流行 的BQ.1和BQ.1.1 ,成为美国的优势流行株 。

  “乙类乙管”之后 ,我国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有公众担心,XBB毒株会很快在中国传播。对此,陈操表示 ,我国对国际上流行XBB系列变异株 的国家新出现变异株的流行态势 ,新变异株的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开展动态监测,以防范和研判这些变异株输入我国的风险,并针对性地建立了应对流行的预案。

  在新公布的第十版防控方案中,要求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1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表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疾控部门进一步完善新冠病毒变异监测 的工作方案 ,在原有工作 的基础上,加强了入境人员 、就诊患者、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 的采样送检和测序比对工作 。

  值得注意 的是,第十版防控方案在病毒监测预警方面增加了城市污水监测 的有关要求。杨峰解释说 ,在污水处理厂开展新冠病毒 的监测,可以评估更大辖区范围内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的趋势变化,适用于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 的监测。

  杨峰表示,居民楼 的污水监测可以更好地发挥预警作用。便于及时发现可能存在感染者 的区域 ,再进一步追踪发现阳性感染者,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主要应用于疫情早期尚未出现大范围流行 的时候 。

  杨峰说,现阶段 ,我国内地新冠病毒感染仍处于流行阶段,所以选择在有条件 的城市开展污水监测工作 ,来辅助评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流行强度 、变化趋势等情况 ,为疫情研判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避免前往疫情高流行地区探亲旅游,春运途中做好个人防护

  第十版防控方案再次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 的第一责任人” 。春运期间,出行人员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在1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倡导公众避免前往疫情高流行地区探亲旅游,也倡导一些疫情高流行地区 的人员尽量减少出行 ,居家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探亲 ,出现发热、干咳、乏力 、咽痛等症状的人员在未排除感染风险之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自感有较高感染风险 的人员 ,应在排除风险之后再出行 。

  公众如果要出行 ,常昭瑞建议 ,行前一定要科学规划,提前做好攻略,了解目 的地 的疫情情况 ,尽量错峰出行 ,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降低感染风险。此外,要备足口罩 、手消以及消毒纸巾等防护用品,以及体温计 、抗原检测试剂盒 、解热镇痛药物等 ,同时关注气候变化,备足保暖衣物 ,防止着凉 。

  在出行途中,公众要做好自我防护,在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场所 ,比如候机 、候车室,乘坐飞机 、火车以及地铁 、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要保持合理 的社交距离,减少近距离与他人接触 。要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随时关注手卫生,避免接触公共物品 。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要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 ,将用过 的纸巾及时丢进垃圾桶。如果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 ,要及时洗手或者进行手消毒,在外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尽量减少用餐次数 ,错峰就餐。尽量不去人员密集 、空气不流通 的场所 。前往景区等公共场所,要遵守预约错峰的要求。

  返乡或者返程后 ,要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如果出现发热 、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抗原检测或视情况就医。返乡返程初期 ,做好症状监测的同时 ,尽量减少与家里老人尤其 是合并有严重基础性疾病 的家人接触 ,接触时要规范佩戴口罩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购彩大厅进入地图